中醫歷來講“上醫治未病”,就是強調了“治未病”的重要性,兩千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治未病理論和經驗。
《上古天真論》所云:“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,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? 其知道者,法于陰陽,和于術數,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”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 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亂治未亂,此之謂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,亂已成而后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斗而鑄錐,不亦晚乎?!?
《素問·八正神明論》“上工救其萌芽,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,盡調不敗而救之,故日上工。下工救其已成,救其已敗?!?/span>
《太平圣惠方》由宋代醫官王懷隱等編著,在治未病理論上重視食療和藥餌,書中強調:“安人之本,必資于食。救疾之道,乃憑于藥。故攝生者,先須洞曉病源,其所犯,以食治之。食療不愈,然后命藥?!?/span>
《類經·攝生類》:“禍始于微,危因于易,能預此者,謂之治未病,不能預此者,謂之治已病。知命者,其謹于微而已矣?!?/span>
綜合起來注意如下幾點:增強體質,避免致病因素;既病防變,防治病情加重;病后防復發。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具體方法,請大家關注本網站,獲取相關信息,祝大家永葆健康。
關注公眾號
微信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