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狀腺惡性腫瘤
一.定義:甲狀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癌(Thyroid carcinoma),極少數可有惡性淋巴瘤及轉移瘤,甲狀腺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%。除髓樣癌外,絕大部分甲狀腺癌起源于濾泡上皮細胞。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與地區、種族、性別有一定關系。美國的甲狀腺癌發病率較高,根據統計,1973-2002年間,美國甲狀腺癌的年發生率由十萬分之3.6增加到十萬分之8.7,大約增加了2.4倍(P<0.001),而且這種趨勢仍然在逐年增長。國內的甲狀腺癌發病率較低,據統計,其中男性約0.8-0.9/10萬,女性約2.0-2.2/10萬。
二.發病機制: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,但是其相關因素包括許多方面,主要有以下幾類:
1、癌基因及生長因子:近代研究表明,許多動物及人類腫瘤的發生與原癌基因序列的過度表達、突變或缺失有關。
2、電離輻射:目前已查明,頭頸部的外放射是甲狀腺的重要致癌因素。
3、遺傳因素:部分甲狀腺髓樣癌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??;在一些甲狀腺癌患者中,??稍兗凹易迨?/span>
4、缺碘:早在20世紀初,即已有人提出有關缺碘可導致甲狀腺腫瘤的觀點
5、雌激素:近些年的研究提示,雌激素可影響甲狀腺的生長主要是通過促使垂體釋放TSH而作用于甲狀腺,因為當血漿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時,TSH水平也升高。至于雌激素是否直接作用甲狀腺,尚不明確。
三.臨床分類及表現:
甲狀腺惡性腫瘤,分為甲狀腺癌、甲狀腺淋巴瘤、甲狀腺轉移癌。淋巴瘤和轉移癌非常少見,主要是甲狀腺癌。甲狀腺癌分為四種,分別如下:
1、甲狀腺乳頭狀癌,占所有甲狀腺癌的70%,占一大塊,惡性程度很低,發展速度很慢,早期甚至Ⅲ期ⅥA期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有治愈機會,尤其是早期Ⅰ、Ⅱ期,治愈率非常大;
2、甲狀腺濾泡狀癌,特點是容易血行轉移,預后比乳頭狀癌稍微差點,但是預后非常好,早期Ⅰ、Ⅱ期的患者治愈,治愈希望非常大;
3、甲狀腺未分化癌,占甲狀腺癌的5%-10%,發展非常迅速,惡性程度非常高,好多患者就診時候是晚期,平均生存時間發現以后到死亡只有3-6個月,一年生存率不到5%-10%,惡性程度非常高;
初期多無明顯癥狀,有時可因頸淋巴結腫大而就醫。隨著病情進展,腫塊逐漸增大,質硬,吞咽時腫塊移動度減低。未分化癌上述癥狀發展迅速,并侵犯周圍組織。晚期可產生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、吞咽困難。頸交感神經節受壓,可產生Horner綜合征。頸叢淺支受侵犯時,病人可有耳、枕、肩等處的疼痛??捎蓄i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臟器轉移(肺、骨、中樞神經系統等)。
四.臨床診斷:
1、甲狀腺功能化驗:主要是促甲狀腺激素(TSH)的測定。TSH降低的高功能性熱結節,較少為惡性,故對其甲亢進行治療更為重要。TSH正?;蛏叩?/span>甲狀腺結節,以及TSH降低情況下的冷結節或溫結節,應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評估(如穿刺活檢等)。
2、核素掃描:放射性碘或锝的同位素掃描檢查(ECT)是判斷甲狀腺結節的功能大小的重要手段。
3、B超檢查:超聲是發現甲狀腺結節、并初步判斷其良惡性的重要手段,是細針穿刺活檢(FNA)實施可能性的判斷標準,也是效益比最高的檢查手段。歐美指南中均提及超聲下可疑惡變指征,包括:低回聲結節、微鈣化灶、豐富的血流信號、邊界不清晰、結節高度大于寬度、實性結節、以及暈圈缺如。國內有人曾將結節形態、邊界、縱橫比、周邊聲暈、內部回聲、鈣化、頸部淋巴結情況等方面對結節進行分析和評價,對比術后的病理結果,統計得出結節形態、鈣化、內部回聲情況在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中更具相關性,可著重觀察這方面特征(僅針對乳頭狀癌)。
4、針吸涂片細胞學檢查:對于B超發現的可疑惡變的甲狀腺結節,可采用該方法明確診斷。
五、西醫治療方法:分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和髓樣癌以及未分化癌。其中,分化型甲狀腺癌占大部分,對于這一部分甲狀腺癌,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,包括甲狀腺切除以及頸部淋巴結清掃,手術后進行必要時的碘131治療,同時需要進行甲狀腺激素的補充和TSH抑制治療。甲狀腺髓樣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,而未分化癌由于病情進展迅速,預后差,手術治療效果并不理想,通常采用外放射治療。
六、中醫學稱為石癭,是以頸前腫塊堅硬如石,不可移動的惡性腫瘤,相當于西醫的甲狀腺癌,特點是甲狀腺不單側或者雙側出現腫塊,堅硬如石,高低不平,不能夠隨著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以及部分晚期患者發生周圍,或者遠處轉移而出現相應的癥狀。常見的病因是由于情志內傷,肝氣郁結,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氣郁痰濁結聚不散,氣滯則血瘀,積久瘀凝成毒,氣郁、痰濁、瘀毒三者痼結,上逆于頸部而成。治療如下:
1.內治(1)痰瘀內結證證候:頸部結塊增大較快,堅硬如石,高低不平,活動性差;爭身癥狀尚不明顯;舌質暗紅,苔薄黃,脈弦。治法:化痰軟堅、開郁行瘀。方藥:海藻玉壺湯加二三棱、莪術、黃藥子。(2)瘀熱傷陰證證候:晚期石癭,或潰破流血水,或頸部他處發現轉移性結塊,形倦體瘦,或聲音嘶啞;舌質紫暗,或見瘀斑,脈沉或澀。治法:和營養陰。方藥:通竅活血湯合養陰清肺湯加減。
2.外治可用陽和解凝膏敷貼。
七.藏醫學稱為癭病,認為由于飲食起居反常,引起隆、赤巴、培根、脂肪等功能紊亂,導致頸部細小血管和肉核脈絡紊亂而發生的。分為隆癭、赤巴癭、血癭、培根癭、脂肪癭、混合癭、富癭、災癭。災癭即使惡性腫瘤的范疇。
具體治療:隆引起者,在癭瘤表面艾灸,用油膩性敷料外敷;赤巴引起者,用金針穿刺,可以存活;血引起者,不論那種癭瘤,于就近血管放血,內服涼性檀香散加獐牙菜、鴨嘴花;培根引起者和脂肪癭,按《后續部》五外治法中的吐法和峻治法進行治療;混合引起的癭瘤沒有特殊治法,所有治法中何法適宜則用該法治療;富癭可以不需治療,災癭用手術治療??傊?選擇最佳方案進行治療。
關注公眾號
微信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