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氣腫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(呼吸細支氣管、肺泡管、肺泡囊和肺泡)的氣道彈性減退,過度膨脹、充氣和肺容積增大或同時伴有氣道壁破壞的病理狀態。阻塞性肺氣腫,由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逐漸引起的細支氣管狹窄,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過度充氣,并伴有氣腔壁膨脹、破裂而產生,臨床上多為慢支的常見并發癥。主要病因是吸煙。
臨床表現
一、癥狀
慢支并發肺氣腫時,在原有咳嗽、咳痰等癥狀的基礎上出現了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。最初僅在勞動、上樓或登山、爬坡時有氣急;隨著病變的發展,在平?;顒訒r,甚至在靜息時也感氣急。當慢支急性發作時,支氣管分泌物增多,進一步加重通氣功能障礙,有胸悶、氣急加劇,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功能衰竭的癥狀,如紫紺、頭痛、嗜睡、神志恍惚等。
二、體征
早期體征不明顯。隨著病情的發展,可出現桶狀胸,呼吸運動減弱,觸診語顫減弱或消失;叩診呈過清音,心濁音界縮小或不易叩出,肺下界和肝濁音界下降;聽診心音遙遠,呼吸音普遍減弱,呼氣延長,并發感染的肺部可有濕啰音。如劍突下出現心臟搏動及其心音較心尖部位明顯增強時,提示并發早期肺心病。
治療的目的在于改善呼吸功能,提高患者工作、生活能力。為此,就應注意①解除氣道阻塞中的可逆因素;②控制咳嗽和痰液的生成;③消除和預防氣道感染;④控制各種可加矯治的合并癥,如動脈低氧血癥和血管方面的問題;⑤避免吸煙和其他氣道刺激物、麻醉和鎮靜劑、非必需的手術或所有可能加重本病的因素;⑥解除患者常伴有的精神焦慮和憂郁。
中醫認為肺脹是慢性肺系疾病遷延,反復感邪,導致肺管不利,肺氣不能宣降,清氣難入,濁氣難出,氣壅于胸,滯留于肺的病變。病位在肺,繼則影響脾腎,后期及心肝。病理性質屬本虛標實。本虛多為氣虛、氣陰兩虛,發展為陽虛;標實為氣滯、痰濁、水飲、瘀血。氣虛、血瘀、痰阻則貫穿于肺脹之始終。由于標本虛實常相兼夾,又互為影響,故成為遷延難愈,日漸加重的病證。臨床以肺氣脹滿胸悶,咳喘短氣,紫紺、心悸、浮腫為主癥,若病情加重,還可出現心脈瘀阻、陽虛水泛、痰蒙神竅、痰熱動風、氣不攝血、內閉外脫等危重證候。本病嚴重危害患者健康與生命,應積極防治。預防上重視治療原發疾病,控制其遷延發展是關鍵。治療上應祛邪扶正,標本兼顧。感邪時偏于邪實,急者祛邪治標為主,平時偏于正虛,緩者以扶正治本為主,常在祛邪宣肺、降氣化痰、溫陽行水、活血化瘀、補益肺氣、健脾化痰、補腎納氣、滋補陰陽諸法中靈活施治,病危時還須采用開竅、熄風、止血、扶正固脫、救陰回陽等法以救急。但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,標本兼顧應貫穿于本病治療的全過程。
預防本病的關鍵,是重視對原發病的治療。一旦罹患咳嗽、哮病、喘病、肺癆等肺系疾病,應積極治療,以免遷延不愈,發展為本病。加強體育鍛煉,平時常服扶正固本方藥,有助提高抗病能力。既病之后,宜適寒溫,預防感冒,避免接觸煙塵,以免誘發加重本病。如因外感誘發,立即治療,以免加重。戒煙酒及辛辣、生冷之品。有水腫者應進低鹽或無鹽飲食。
關注公眾號
微信咨詢